罗杰斯:不满美国金融监管的新法案

投资大师罗杰斯(Jim Rogers)周一(7月19日)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不满。

                  罗杰斯表示,美国金融监管法案会推动更多的金融业务到美国以外去。

                  罗杰斯指出,新法案的通过,会增加美国金融业务的成本,而且并不会使美国变得更有竞争力。

                  美国参议院上周四(7月15日)以60票对39票通过美国数十年以来最彻底的银行及资本市场监管改革议案,该议案将送交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签署成为法律。

                  新的监管法案不仅将使金融机构面临新的杠杆和资本金要求,也为金融监管机构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权力以限制或禁止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尽管在过去几年中华尔街一直努力淡化或破坏这一法案,但这些变化仍然将会发生。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每一个领域,包括从消费者如何获得信用卡和抵押贷款到如何对金融机构实施破产程序等各个领域,从而将监管者的焦点转向经济中潜在的问题。


            罗杰斯:在未来十年里唯一看多的是商品市场


          


                   
                  著名投资人罗杰斯(Jim Rogers)周四(6月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未来十年里唯一看多的是商品市场。

                  罗杰斯认为,预计各国政府将继续印钞以应对债务问题,而这将引发未来的通胀。因此他目前正在长线做多商品。

                  罗杰斯预测到:"各国央行将不得不再次启动印钞机,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知道做的事情。通胀率将因此走高,所以,持有一些硬资产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罗杰斯警告道,投资商品市场并不是一个安全的游戏,那些想要通过借钱进入市场分一杯羹的投资者应该对他们所投资的市场十分了解。

                  罗杰斯说道:"如果你不能拼写出商品这个词就不要买入商品,如果你想通过大量的杠杆来获取利润,你应该清楚你在做什么"。

                  但罗杰斯还表示,他并不持有商品股,因为他认为股市也有较多的风险。他正在做空科技板块、新兴市场股市和美国股市。

                  罗杰斯还谈到了油价,他认为在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故后油价可能进一步走高,因为在此之后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可能将会对海上钻井出现更多的限制。

                  罗杰斯还指出,如果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则将会影响到中国。


         美国国债:烫手的山芋?


                   
                  一方面有人士认为,美国AAA的主权信用评级尚难撼动,另一方面也有人士担忧,中国作为头号债主面临不少风险。

                  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此后更是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0年6月末,该数据已有2.45万亿美元之巨。


                  2008年9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截至2010年5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额为8677亿美元。


                  "双料冠军"的一举一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但这一冠军位置坐起来却有点如鲠在喉。

                  的确,作为全球最大的国债市场,美国国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市场容量,交易成本低,因此一直以来,美国国债受到国内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在以
                  "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经营原则的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也占有相当分量。

                  但此轮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刺激性货币和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增加,引发了市场对在美资产安全的关注。我国官方多次表态,希望美国切实采取措施,保证美元资产的安全。


                  "由于国际货币的安排,美元国债成了唯一的避险产品。但在美国及美元重病在身的情况下,还要让它去跑百米,这是非常荒唐的事情。"一位资深国际金融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是表示。


                  在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时代,美国国债似乎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美国债避险功能仍无法替代

                  欧债危机的爆发再次反映了美国国债市场的避险功能。

                  自2009年至今,以希腊危机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展升级,欧元一路下跌,投资者避险情绪明显上升,资产组合上也开始由风险资产向美国国债转移,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TIC)数据,今年4月外国投资者集体增持美债,当月各国对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均成增持态势,前三大债主更是无一减持。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国债在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资产中,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2009年资金转投欧元来分散风险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短视的。美国国债市场堪称避险天堂。"瑞士信贷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博客)近日撰文指出。


                  他认为,从债务负担能力来看,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在今后几年会持续上升,净利息支出在2009年时相当于财政收入的8.9%,至2014年达到
                  11.4%,而2020年预计高达15.8%,略超出一般公认的15%的警戒线;从债务改善能力来看,美国经济的中期复苏能力比较强,税收增长理想,经济的竞争力并未因为危机而消失。


                  因此,陶冬认为,尽管投资者对美国财政状况存有戒心,评级机构也在预示风险,但美国AAA的主权信用评级尚难撼动,"只要不过分倒行逆施,山姆大叔永远可以发新债还旧债"。


                  事实上,市场判断目前看来较为清晰。一方面,美国技术创新能力很强,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不成问题,仍将占据世界经济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虽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日渐热烈,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现状还难以改变。综合来看,只要美国政府不进一步采取损害国债信誉的措施,美国国债仍将在国际市场具备投资吸引力。


                  投资前景需谨慎

                  尽管美国国债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违约概率较低,但对其持续大量投资也并非长久之计。中国目前作为头号债主,也面临不少风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明指出,中国在外储问题上面临的潜在资本损失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外汇储备资产的市场价值下跌,如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上扬将造成存量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下跌,从而给债权人带来资本损失;第二类是外币兑本币贬值而造成的资本损失,即汇率变动造成的资本损失。


                  "通货膨胀、市场收益率等因素都将造成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也表示。

                  通货膨胀率和基准利率是影响国债价格的重要指标。其中,长期国债对通胀水平更加敏感,而短期国债则对利率政策更加敏感。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目前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大量流动性的投放必将带来未来的通胀。尽管一年内还看不到,但这是未来三到五年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通货膨胀,美元购买力下降,任何以美元标价的资产都将面临损失。


                  此外,对中国央行而言,持有美国国债有着更为现实的成本。

                  张明指出,央行外汇储备的累积会导致外汇占款增加,为防止外汇占款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冲击,央行通常采用发行央票的方式进行冲销,而央票是有利息成本的。这意味着,如果央行持有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低于相同期限央票的收益率,央行会面临亏损;反之亦然。


                  据统计,在2005年至今的大多数时间里,央票收益率均低于相同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这意味着央行在这方面是盈利的。然而,在2008年全年以及
                  2009年下半年至今的两个时期内,央票收益率均高于相同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这意味着央行持有美国国债面临着实际亏损。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033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