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牺牲就没有出路

 国际资本虎视眈眈的准备投机中国,那么中国出了什么毛病?联想到中国政府一再强调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那么中国经济毛病和发展模式有什么关系?
                    对于这样头等重大的中国经济问题,笔者就从中国当前3万亿美元储存的事实入手分析。
                    3万亿美元储存,说明中国外贸顺差很大,顺差大说明人民币低估的厉害;倒过来推理,人民币低估不解决,顺差依旧,顺差依旧,中国美元储存会增加到4万亿,5万亿。
                    因此,问题的根本,是解决人民币低估,解决低估,两个途径,一是国际上人民币升值,一是国内人民币贬值,即通胀。
                    中国主要是走后一条路,即通胀。但是中国的通胀,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即资产的价格涨的太快,而工资的价格(劳动商品)涨的太慢,于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资产泡沫越来越大。
                    由于通胀后,中国工资仍然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中国的顺差就不可避免,这样中国的天然资源继续廉价的转换成美元储存,中国的资源加速枯竭,而美元在贬值,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市场机制的通胀,总是牺牲弱势劳工的利益,中国名义劳动工资的提高,期望通过通胀的途径,简直是与虎谋皮。
                    那么现在怎么办?设想一下,如若继续通胀,对内货币贬值,中国资产泡沫火上添油,而劳动工资仍然难有起色,实践已证明这是一条死胡同,它是中国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罪魂祸手,是中国资产泡沫越来越大的根源。
                    当然,可以采用不同于市场机制的新的方法通胀,即国家控制分配的通胀,通胀利益主要甚至绝大部分是分配给劳动工资的,其意义相近朝鲜将工资增加很多倍,但是这很难实行,因为经济基础大不一样。
                    剩下来的路,只能人民币升值。
                    有不少人问我,美元储存汇兑损失怎么办?在此我回答:中国没有其它选择,这种损失永远是无法挽救的,除非中国搞恶性通胀,金融秩序崩溃,把自己搞砸,并且与对手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总之,拖延已久的中国汇率不平衡的风险越来越大,事实已造成:这个风险不仅是中国稀里糊涂的储存3万亿美元的原因,也是中国房产股市泡沫,以及中国廉价商品对全球资源造成巨大浪费的根本原因。
                    这一风险后面还会酝酿什么样的危机,人们无法预料,但是会引发越来越多的风险,则是确定无疑。
                    中国成语:丧心病狂。因为“丧心”,就会“病狂”,这个“心”,就是理性,就是平衡,而“狂”的后果,是很难预料的,只有事后才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马后炮。对于中国超大型经济体的发“狂”,人类社会更是没有前车可鉴的。
                    国际汇率的不平衡、不和谐,最本质的后果就是导致世界资源配置的恶化,由此导致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动荡,甚至各国的冲突。
                    有读者提问,人民币升值是否已错过最佳时机?在此我反问,时下人民币汇率是否仍然低估?如若是,就需要升值,不存在“最佳时机”之说。
                    “最佳时机”之说,在哲学上是宿命虚无的,它把事物的存在,理解为只能是最优的,离开了最优,事物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事实上最优是不会有一致标准的,所谓最优的认识,不仅是事后结论,也是众说纷纭。
                    错过人民币升值“最佳时机”之说的论据是,现在人民币升值会产生巨大外汇汇兑损失,以及中国资产泡沫会大幅贬值,中国经济会硬着陆。
                    的确,这些都有很大的可能性,甚至我们要把后果预想的更加悲观。
                    但是如若人民币仍然顽固的不升值,那么后果是不是比这个更加严重呢?更加悲观绝望呢?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
                    具体的表现为:中国的国土性财富(资源和环境)加速破坏和流失,中国两极分化会对立越来越紧张,资产泡沫、经济效率、国际形象、教育文化卫生等等,更加恶劣,中国往畸形的经济道路越走越远,越来越像是恐怖的经济动物。
                    中国领导人天天高呼“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多年了,但事实是经济发展模式根本没有改变,而且灾难性的后果越来越威胁着中国人的健康生存,问题出自哪里?
                    俗话说,“置于死地而后生”,在重大危机来临的时候,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没有目光如炬的高瞻远瞩,而是鼠目寸光,或者是鸵鸟侥幸的心态,无所作为,让危机任意蔓延,或者偷懒的以舒服轻松的态度应对危机,官方称之为中药疗法的软着陆,这些轻描淡写的忧患意识,注定了中国所谓的“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不关痛痒的空话和套话,甚至变成叶公好龙。
                    “置于死地而后生”,就是生于忧患的道理。
                    应对危机,首先要有深刻的危机意识,这一点日本是很好的榜样。中国文化的危机意识是不强的,自上而下,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这是中国古代毁灭性的社会危机不断爆发和周而复始循环的重大原因。
                    今天中国,从上而下的社会危机意识远远不够,没有这种深度危机意识,就不会大彻大悟,没有大彻大悟,就不会真正痛下决心,不下决心,就不会革新洗面,就不会有作出重大牺牲的思想准备,没有牺牲的准备,就根本不可能做到“转换经济发展模式”。
                    以下摘录兰德对中国的文化批评: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用这段话来诊断中国的“经济模式转换”:想廉价和免费的转换中国经济模式是做不到的,我们要放弃这种奇迹会出现的梦想。
                    “种瓜得瓜”,没有不劳而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努力,不付出,不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力只是外强中干。
                    中国的目标如若是守财奴,在全世界四处活动如若只是为了索取和积累财富,那么中国将被这些财富所害,因为这种财富的性质发生了魔幻一样的变化:这种财富的性质是只顾今天,而不管明天;我们是以毁灭明天的代价,把蕴藏于自然中的财富一网打尽,捏入自己手中,然后以巨大的资产泡沫形式,去糟蹋这些自然财富,真是暴殄天物!
                    这种财富虽然给少数中国人带来奢华的物质生活,却根本无助于促进中国人的奉献精神,也无助于促进中国人的健康生活价值。
                    今天中国的危机,足以让人“杞人忧天”!
                    没有重大的牺牲,中国不可能摆脱危机!
                    很多人嘲笑日本二十年的“经济衰退”,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种衰退的另一种含义,如若知道了,他们就会由嘲笑变为钦佩了。
                    日本的“经济衰退”,正确的说是日本经济的紧缩,是日本经济发展有计划的主动性退却,这种退却,伴随着财富泡沫的烟销灰灭,就是日本为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作出的牺牲,没有这种牺牲,日本经济会有更疯狂的泡沫,更大的泡沫势必带来更致命的危害。
                    日本是理性的,敢于牺牲是理性的重要标志。因为它懂得,不牺牲,后面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只要方向正确,再大的牺牲在所不惜,因为每一种正确的牺牲,都是为避免以后更大的牺牲而买了单。
                    而中国的文化,缺少的是自我批评、自我牺牲精神,如若懂得自我批评,自我牺牲,中国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社会政治经济的灭顶之灾。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这种宴席耗尽你积蓄时(中国的自然禀赋),必须悬崖勒马。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紧急刹车,要让中国人明白,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中国要像日本一样,放慢经济增长,要全新的建立“慢就是好”的经济发展意识,没有这种意识,没有这种牺牲,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将是十足的空话。
                    鸦片戒毒都要有坚强的意志,付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中国的经济如同吸了鸦片,决策者如若没有清醒和坚强的意志,没有牺牲的准备,流连于歌舞升平,中国“经济模式的转换”就成为纸上谈兵,虚无缥缈,少数中国富人可以移民外国,而广大普通百姓将越来越无所适从,对未来越来越失去信心,失去安全感。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504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