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1930年代货币战的教训(二)

1930年代的货币战可能重演吗?摩根士丹利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当前形势和历史先例有哪些重要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差异在于,现在大多数主要货币汇率灵活,所以大幅货币波动的可能性应该更低。

而且,几年前激起剧烈政策反应的极端尾部风险也已减弱。

相似在于,都是源于国内问题,而且都产生了以邻为壑的影响。

日本的决策者如今渴望重振出口导向型经济,这或许意味着日元将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但在全球需求疲弱的环境下,日本依托日元疲弱增加出口或许就是在其他出口国家的虎口夺食,将招致遏制日元大幅走低的措施。

这种负面的溢出等同于1930年代的以邻为壑政策。

假如当真爆发那样的货币战,将可能怎样一步步发生?

摩根士丹利预计将会以这样的顺序呈现在大家面前:

  起点:日本决策者以日元疲弱作为增强出口业的重要支柱,遵循复兴日本经济的协调行动计划。  
  全球主要央行进一步宽松:欧洲央行和/或美联储因金融环境恶化进一步宽松。  
  新兴经济体资本管制:随着资本流入增加、日元继续走低,一些除日本外亚洲经济体和拉美经济体决定实行资本管制。  
  日本决策者对日元走强做出回应:为了保证出口竞争力,日本决策者进一步加码让日元贬值。  
现在我们处于什么阶段?

上述事件的关键变量是日本决策者的反应。

如果日元更加疲弱实际上是日本政府计划的重要部分,如果他们有强烈的意愿要确保日元始终疲弱,那么货币战的风险就比过去的高。

近期欧美的风险仍存在,也有货币刺激时间延长甚至加强的可能。

在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之中,日本的出口竞争对手可能采取多种对策,如口头干预、外汇干预、资本管制和下调政策利率。不过最后一种方法的可能性低得多。韩国和中国台湾用前三种方法的可能性高。

日元价值温和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有限,因为中国与日本在出口高端电子产品和汽车方面没有直接竞争对抗。

但摩根士丹利指出,从货币战形势来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缓慢变动可能让恢复竞争力成为棘手问题。

此外,不应忘记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他们也在担忧本币升值。

与亚洲新兴经济体相比,拉美增长缓慢,他们已经坚定地将降息列入日程。

哥伦比亚近来的降息可能就受到强势比索的影响。

秘鲁已经宣布会回购本国发行的国际债券,代之以本国货币的债券。而拉美最发达国家之一智利正在商议结构改革,以此解决本币强势问题。

总之,货币战不是摩根士丹利的基准预测,但日本决策者的承诺的确增加了日元始终走低招致报复的风险,使我们更接近货币战。

1930年代的经历意味着,国内问题可能引发这类大规模货币危机,也确实明显决出了赢家和输家。

新兴市场决策者已经为保证自己的赢面而发力,但现在的力量均衡取决于日本。

下面我们再回顾下图,它体现了上世纪30年代货币战的一大教训:早做行动的一方牺牲了本币与黄金挂钩的国家,利用这些国家获益,产生了以邻为壑的结果。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750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