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造,经济学归纳
作者:admin 日期:2013-05-07
企业家可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假如企业家要去听经济学家,这些企业家一半已经死掉了。中国真正优秀的经济学家没有多少,我的看法,经济学家首先是个数学家,他对数学的模式很有兴趣,第二他对昨天的所有东西,昨天所有的数据,拿出来以后,总结一个商业模式很有兴趣,企业家是对于未来有兴趣,经济学家对昨天有兴趣,所以你让一个对昨天有兴趣的人去判断未来,这是悲哀。——马云
童子:马云似乎看不上经济学家,因为后者只知道过去,而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却在创造未来。
先生:文革时期潜在的企业家很多,但他们并不能创造未来,因为政策制定者没有听经济学家的话,没有为企业家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
童子:这些条件是什么呢?
先生:比如,政府不得干预企业的日常运行与市场定价,必须反垄断,确保任何人都能自由进出经营的领域。而文革时人们不能进入任何领域自主经营,否则就是图谋搞资本主义,要被打倒。
童子:不过,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的自由越来越多,产生了很多杰出的企业家,比如马云。
先生:马云应该感激经济学家,正是自由派经济学家苦口婆心地劝说政策制定者,再加上某些政策制定者本人也信奉市场的力量,比如朱镕基总理,企业家才有了一展身手的空间。
童子:企业家与经济学家看来是互补的,后者知道为前者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前者为后者提供研究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经济学家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供政策制定者参考。
先生:所以,企业家与经济学家做着不同的事情,不具有可比性。企业家能预知消费者潜在需要什么,并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资源造出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微妙需求,被整合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经济学家一般无法寻到商机,而且没有能力迅速整合资源搞出新产品,所以即使他们发现了商机也把握不住。我想当年肯定有一些经济学家预见到了电子商务的商机,不过,只有马云把这个商机变成了最宏伟的现实。
童子:但是企业家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预见商机有误,或者整合资源不力,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先生:企业家令人敬佩的地方也在这里,他们愿意承担风险,敢于面临大起大落的生活,心理素质很好,而经济学家偏于做研究,更愿意过相对稳定的生活。
童子:这样对比,企业家更像一个强者,经济学家只是一介书生而已。
先生:但是我们要知道,如果没有经济学家这样的书生发出有力的声音,政治家可能会让企业家生不如死。
童子:不管怎么说,政治家、企业家风光多了,经济学家则比较寒酸。但是,有少数经济学家,比如郎咸平,受到企业家的热捧。
先生:没有郎咸平,这些企业家经营企业也不会比现在差,如果郎咸平有经营企业的才能,也不会像现在一样靠危言耸听博取关注。经济学家会去总结经营企业的规律与行业发展的规律,也会预测国家政策的走向,听听他们的课,有助于企业进一步的决策。不过这些课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有时听课也是充门面而已,有些企业家是想借听课结识一些商界朋友,上课就是参加富豪俱乐部。没有多少企业家真正敬重给他们上课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是交了巨额学费的,上课只是一场交易。
童子:正因为没有敬重,马云才会说出那样不敬的话。
先生:其实这也怪某些出卖知识的经济学家(或者说经济学者),因为他们声称自己掌握了企业的规律、市场的规律,并能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向甚至国家政策的走向,以便吸引企业家,企业家知道经济政策走向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但是我们知道,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是与人相关的,与人相关的规律或预测是极不靠谱的,这些规律不像物理规律具有某种必然性。如果他们预测成功,或者是巧合,或者是与政策制定者关系密切。准确预测这种事情只是巫师干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不会从事这种勾当。他们只会阐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明确告知经济学的规律只具有或然性,仅供企业家批判学习,至于预测,他们很不愿涉及,因为那纯属忽悠。所以正直的经济学家许小年从不预测,他只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政府该干什么,不谈政府将干什么。
童子:您的意思是,如果经济学家守本分,有良心,谦虚一点,不要自诩为巫师,只以研究规律为天职,并且不保证所发现的规律具有必然性,也许更容易得到企业家的敬重。
先生:对。企业家也不要太自以为是,他们也有迷惑的时候,有些企业家就是感到迷惑才去听经济学家的课程。而且,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企业或市场的某些规律,企业家也许意识不到,作为旁观者的经济学家倒是可以发现他们。我们更听说过“太阳底下无新事”的说法,经济学家对过去的总结,或多或少对企业都是有参考价值的。两个具有同样天赋的企业家,一个懂经济学,另一个不懂经济学,前者肯定胜过后者。
童子:马云似乎看不上经济学家,因为后者只知道过去,而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却在创造未来。
先生:文革时期潜在的企业家很多,但他们并不能创造未来,因为政策制定者没有听经济学家的话,没有为企业家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
童子:这些条件是什么呢?
先生:比如,政府不得干预企业的日常运行与市场定价,必须反垄断,确保任何人都能自由进出经营的领域。而文革时人们不能进入任何领域自主经营,否则就是图谋搞资本主义,要被打倒。
童子:不过,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的自由越来越多,产生了很多杰出的企业家,比如马云。
先生:马云应该感激经济学家,正是自由派经济学家苦口婆心地劝说政策制定者,再加上某些政策制定者本人也信奉市场的力量,比如朱镕基总理,企业家才有了一展身手的空间。
童子:企业家与经济学家看来是互补的,后者知道为前者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前者为后者提供研究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经济学家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供政策制定者参考。
先生:所以,企业家与经济学家做着不同的事情,不具有可比性。企业家能预知消费者潜在需要什么,并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资源造出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微妙需求,被整合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经济学家一般无法寻到商机,而且没有能力迅速整合资源搞出新产品,所以即使他们发现了商机也把握不住。我想当年肯定有一些经济学家预见到了电子商务的商机,不过,只有马云把这个商机变成了最宏伟的现实。
童子:但是企业家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预见商机有误,或者整合资源不力,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先生:企业家令人敬佩的地方也在这里,他们愿意承担风险,敢于面临大起大落的生活,心理素质很好,而经济学家偏于做研究,更愿意过相对稳定的生活。
童子:这样对比,企业家更像一个强者,经济学家只是一介书生而已。
先生:但是我们要知道,如果没有经济学家这样的书生发出有力的声音,政治家可能会让企业家生不如死。
童子:不管怎么说,政治家、企业家风光多了,经济学家则比较寒酸。但是,有少数经济学家,比如郎咸平,受到企业家的热捧。
先生:没有郎咸平,这些企业家经营企业也不会比现在差,如果郎咸平有经营企业的才能,也不会像现在一样靠危言耸听博取关注。经济学家会去总结经营企业的规律与行业发展的规律,也会预测国家政策的走向,听听他们的课,有助于企业进一步的决策。不过这些课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有时听课也是充门面而已,有些企业家是想借听课结识一些商界朋友,上课就是参加富豪俱乐部。没有多少企业家真正敬重给他们上课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是交了巨额学费的,上课只是一场交易。
童子:正因为没有敬重,马云才会说出那样不敬的话。
先生:其实这也怪某些出卖知识的经济学家(或者说经济学者),因为他们声称自己掌握了企业的规律、市场的规律,并能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向甚至国家政策的走向,以便吸引企业家,企业家知道经济政策走向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但是我们知道,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是与人相关的,与人相关的规律或预测是极不靠谱的,这些规律不像物理规律具有某种必然性。如果他们预测成功,或者是巧合,或者是与政策制定者关系密切。准确预测这种事情只是巫师干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不会从事这种勾当。他们只会阐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明确告知经济学的规律只具有或然性,仅供企业家批判学习,至于预测,他们很不愿涉及,因为那纯属忽悠。所以正直的经济学家许小年从不预测,他只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政府该干什么,不谈政府将干什么。
童子:您的意思是,如果经济学家守本分,有良心,谦虚一点,不要自诩为巫师,只以研究规律为天职,并且不保证所发现的规律具有必然性,也许更容易得到企业家的敬重。
先生:对。企业家也不要太自以为是,他们也有迷惑的时候,有些企业家就是感到迷惑才去听经济学家的课程。而且,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企业或市场的某些规律,企业家也许意识不到,作为旁观者的经济学家倒是可以发现他们。我们更听说过“太阳底下无新事”的说法,经济学家对过去的总结,或多或少对企业都是有参考价值的。两个具有同样天赋的企业家,一个懂经济学,另一个不懂经济学,前者肯定胜过后者。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672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