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俭行动助推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经济学家们表示,年底时分政府支出速度的异常放缓令中国央行措手不及,并帮助推动货币市场利率在上周创出6月份“钱荒”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央行上周五称,已被迫连续3天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合492亿美元)流动性。此前银行间市场同业拆款利率一度升至8.2%。在央行注资后,该利率周一早间回落至5.6%。

      8.2%的水平是6月份该利率在“钱荒”高峰时突破28%以来的最高值。当时的“钱荒”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包括资金流入减少、季节性税款支付以及银行短期融资难以匹配长期贷款等。中国央行刻意等到问题变得较为严重后才出手,意在给银行一个教训。

      眼下上述季节性因素再次出现。不过,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丁爽表示,近期利率的大幅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收紧支出的立场。

      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在近期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称,中国政府在12月份提取财政存款(政府存放在金融系统内的资金)的速度通常较快,因为年底前支出和财政支付会加快。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提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中国央行通常在年底回笼流动性,用于抵消这些资金流入市场的影响。汪涛表示,政府今年收紧财政政策意味着年底支出减少。

      中国共产党今年实施了一项行动,旨在打击包括公款吃喝和部分投资项目在内的非必要政府开支。丁爽称,即使是预算内的投资项目,如果被认为没有必要,也不会获得资金。

      丁爽表示,从可以获得的最新数据来看,由于第三季度经济加快增长提振了税收收入且政府的节俭运动抑制了支出,今年截至11月底的财政存款余额异常之高。11月底财政存款总计人民币4.5万亿元,高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6万亿元和两年前的3.8万亿元。

      财政存款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央行帐户中。当这部分资金进入政府支出环节,会最终回到银行帐户,可以用于银行放贷。

      政府支出的放缓意味着这些资金停留在央行帐户中,而不能用于放贷。因此财政存款规模越大,实际上从金融系统中回笼的流动性也就越多。

      野村(Nomura)经济学家张智威称,今年财政存款稳步增长,速度快于历史平均水平,这反映出政府政策收紧的现状。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9%,预算收入目标水平为8%左右,财政支出增长9.3%,目标增速在10%左右,这就导致同期财政盈余人民币4,950亿元。

      丁爽称,数据显示今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可能仅为1.5%,低于政府设定的2%的目标。

      他指出,央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协调似乎不太顺畅。央行看到了近期政府支出的不确定性,并在使用短期工具来管理流动性。

      他还表示,中央政府对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较为谨慎,因为一旦政府支出突然加快,将导致流动性过剩。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418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