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总理讲话和“7万亿”背离?

近日有两则新闻值得注意:李克强表示“不会为中国经济一时波动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和“五省份敲定7万亿重点项目”。7万亿似乎有超过当年4万亿的架势,与李克强的表态完全相反。该如何理解这一背离?

  1、7万亿并非2014年投资计划,2014年投资计划同比仅为11%。

  例如,广东省公布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计划36,658亿,其中2014年计划投资仅为4,500亿。新闻中的五省份广东、海南、天津、江西、贵州的2014年投资计划总额仅为16,352亿,2013年这五省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为14,694亿,2014年的同比增速仅为11%(对比2013年全国固投同比增速19.6%),可见貌似惊人7万亿投资并非强刺激政策。(注意:本段中的投资均为省重点项目投资,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同)




  2、李克强表态“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其中有三个关键词:“一时”、“短期”和“强”。

  对这三点我们的理解是,“一时”是指类似于去年3-6月的经济短期下滑,但是其主要拉动力并未减弱,特别是房地产处于上行区间;对于目前,我们认为,经济的下滑并非一时的下滑,房地产行业的下滑是周期性的,特别是本次下滑相对于2011年的房地产下滑更为严重,因为上一次房地产的下滑是因为需求抑制,而本次下滑的刚需已经得到大规模的释放。

  “短期”是指类似于2009年的四万亿和2011年年末的高投资拉动经济,这些刺激是无法持续的脉冲性刺激,因而会导致短期的需求急剧增加,而需求回落之后,产能过剩会更加严重;从目前已公布的投资计划看,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媒体报道的投资计划都是类似于前述的信息,仔细分析投资增速并不高),符合李克强总理的表态。

  “强”同样是指前两次的高投资,投资规模增速高达30%以上,明显超过平均20%的中枢水平,目前来看,微幅刺激可能性较大,强刺激几乎不可能出台。

  3、对于二季度债券市场的核心逻辑有三个:(1)我们提出的修正的泰勒法则,即风险偏好回落,将导致中长端利率较去年四季度回落;(2)资金流向的结构性改变,即资金将远离昨日国务院提出的“基础设施、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和房地产领域‘等’收益水平低且回收期长的领域”,流向实体经济和国家信用项目,资金流向结构性的转变导致利率债收益率下行;(3)如果经济回落形成趋势,例如4月经济继续下滑,同时通胀反弹无望,则在5月末可能出台降准等刺激措施。

  三个逻辑均支持中长端利率债收益率的回落,特别推荐政策性金融债。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610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