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危机或演变为全球“金融核震
作者:admin 日期:2011-03-16
日本大地震余波不断,继海啸和核泄漏过后,福岛核电站不断传来爆炸消息,暗示日本正面临一场核危机,更糟糕的是其扩散至亚太其他地区乃至美国西海岸的担忧日趋严峻。金融市场,日经指数周二暴跌逾10%,日本金融市场“地震”已提前扩散至中国及其他亚太市场,沪指暴跌,欧美市场也受压,若日本核危机进一步恶化,或导致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核震”。
日本核危机加剧 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日经指数周二收盘下挫11%,至8,548.79点,盘中跌幅一度高达14%。日经指数仍创下自2008年10月16日以来最大的百分比跌幅,也是自
2009年4月28日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三日内累计跌幅高达约20%左右。周二东京证券交易所一度暂时禁止证券公司卖出股票用于自身套利交易,以阻止股市进一步暴跌。
因市场担心地震中受损的核电站所发生的爆炸可能会将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美元兑日圆短暂跌至81.22日圆,此后又升至
82.05日圆,随后再度急跌,震荡明显加剧。在上周五特大地震发生后,日圆短暂条件反射下跌后,受避险及资金回流推动持续走高,周一触及年内新高
80.68,逼近纪录低位79.75。
进入欧洲时段,欧洲股市全线下挫。外汇市场避险情绪进一步升温,欧元跌破1.39美元,澳元更是跌破0.99关口,瑞郎触及记录高点0.9180附近,日圆也再度逼近周一触及的年内高点。
日本官员周二尽力缓和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他们表示,外汇市场仍相对稳定,日本的产出和经济实力并未因上周五发生的强烈地震和海啸而下降。日本官员还称,大地震以来的日本股市大幅下跌是受到暂时性因素的影响。
日本央行周二继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两日内预计投放创纪录的26亿日圆资金。上述额外的流动性有助于缓解私营银行对当前拆借需求的担忧,同时也有助于抑制日圆升值。
亚太市场周二纷纷重挫。寄希望于日本核电站只是轻微受损,不会出现重大泄漏事故,分析师们此前认为股市将不会出现大的混乱。不过目前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欧美市场影响较为关键,若发生连锁反应,将引发更大灾难。在此前的核事故中,美国和前苏联处理事故以及善后之际,股市连续多周受到影响。
油价方面,未来几周全球石油价格将出现程度罕见的波动。日本是继美国和中国之后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它遇到的问题跟全球石油供应无关。生产中断或许会限制日本的短期能源需求,事实上在地震过后,油价马上就出现了下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电站关闭可能会使日本增加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进口。
全球经济遭遇新风险 关注亚洲防线
日本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相当于全球经济产出的0.2%左右。破坏性地震和海啸打击日本经济,可能只会略微削弱全球经济增长。虽然市场广泛预计,短期内日本经济遭受重创,但未来重建需求将推动日本经济复苏。面前来看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目前最大风险在于,亚洲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因亚洲一直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当亚洲各国还在同高油价和高粮价做斗争的时候,这将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图景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去年从全球金融危机复苏后亚洲地区的GDP增幅超过9%,而今年除了亚洲各国央行会加息之外,消费者也将开始控制支出以对抗高通胀,经济学家已经预测同去年相比增长将放缓至7.5%至8%。
亚洲的生产活动已开始受到打击,地震严重损毁了日本部分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并在未来数周内令多家工厂失去可靠的电力供应,严重影响了亚洲最大的一些出口商的供应链。
近几天日本汽车企业公布了一系列工厂停产的消息,全球的汽车制造企业都在拉拢零件供应商,以防备日本的汽车零件供应出现短缺。此外,科技企业也可能受到供应问题的影响,他们正在为日本半导体和硅片供应中断做准备,纷纷寻找替代货源。
日本灾害也可能使中国的制造业受到打击,因为日本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去年中国自日本的进口总额达1768亿美元,而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总额也达到1212亿美元。很多中国科技企业把日本制造的器件组装为成品,或者在自己的产品中采用这些器件,然后进行出口。此外,中国还受益于来自日本的大量外商直接投资。
韩国3月14日表示,如果日本地震造成供应中断时间过长的话,韩国的出口和产业生产则会受到影响。韩国知识经济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鉴于韩国足够的库存,日本地震似乎对韩国经济影响有限。但主要日本零件及材料制造商如果供应中断时间过长的话,韩国的生产和出口将会受创。”
欧美消费者信心也正遭遇新威胁。欧洲正遭受债务危机和财政紧缩煎熬,美国也在遭受高失业及高油价冲击,亚太地区新的金融动荡和经济放缓风险,迟早将扩散至欧美国家,并引发这些地区页以高企的股市遭遇抛售,并引发系统风险。
通胀短期压力下降 长期压力上升
短期内,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无论程度多低,都将缓解通胀压力,过去几天油价快速下跌即是例证。但这种状况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面临供应中断的生产商短期内可以消耗库存,但是一旦需求复苏,他们将不得不再次开始买入商品,导致价格上涨。这还没有考虑日本重建工作对商品的需求。为抵消部分核电损失,石油进口将增加,鉴于油市本已供应趋紧,,这可能对全球油价产生重要影响。
日本央行为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不断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信贷。因经济受损和重建支出需要日本债务问题或进一步恶化,一旦那些担心欧美国家政府高负债水平的投资者推高日本的借款成本,日本央行可能会购买更多日本国债。央行还可能扩大先前已经启动的私营企业证券购买计划,或增加面向特定部门的定向贷款。
此外,在高油价威胁和全球经济放缓担忧后,日本地震引发的新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各国在收紧货币政策后进一步趋于谨慎。尤其亚洲及新兴国家可能在高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如何取舍,稍有不当可能出现“滞涨”或资本急剧流动,引发金融危机风险。
而日本央行紧急注入流动性可能引发更多国家类似跟进行为,货币宽松局面或导致投机资本进一步冲击大宗商品价格等,导致全球通胀局势短暂受抑后全线上行。若中东局势恶化,或出现更难以控制局面。此外还需关注日本地震等对全球粮食食品市场影响,尤其核辐射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成影响,会否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进一步推高粮价。
全球面临资金流动风险 或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日本地震后,不管是保险公司、银行和其他机构等日本大投资者,还是私人家庭,都将需要迅速出售部分资产来筹措现金。资本市场是全球性的,变卖投资筹集现金的日本机构还将会在纽约、伦敦以及东京出售。
尤其现在全球股市(尤其欧美股市)已经相当昂贵了,全球股市更易受外部冲击或衰退的影响。另外,日本把投资汇回国内,包括可能出售美国公债,还有可能推高海外借款成本和美元走低。
鉴于美国政府自身庞大的赤字规模,潜在的通货膨胀以及Fed将结束债券购买计划等因素令人心存顾虑,因此任何能够证实日本投资者将被迫抛售美国国债的消息,都将在那些依旧看涨美国国债的投资者中间引发恐慌情绪。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则有望给市场提供一些安慰。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日本投资者在震后数月买入的美国国债超过了他们卖出的美国国债,直至1995年的9、10月才净卖出美国国债。
不过投资者需要明确,这次地震和上次神户大地震有明显不同。1995年,日本及全球经济状况相对较好;而这一次投资者面对着的是数年经济停滞,入口老龄化严重,政府债务高达GDP两倍,以及贸易状况业已恶化的日本。
无论是资金从海外回流日本,还是资金从日本股市及金融资产撤离,亦或是避险情绪导致资金加速从亚洲市场撤离,都可能引发巨大风险。另外,在日本危机恶化之际,黄金等贵金属并未受避险买盘推动上涨,反而因获利回吐打压走跌,在市场高度不确定之际,市场撤离之前高获利市场,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日本核危机加剧 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日经指数周二收盘下挫11%,至8,548.79点,盘中跌幅一度高达14%。日经指数仍创下自2008年10月16日以来最大的百分比跌幅,也是自
2009年4月28日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三日内累计跌幅高达约20%左右。周二东京证券交易所一度暂时禁止证券公司卖出股票用于自身套利交易,以阻止股市进一步暴跌。
因市场担心地震中受损的核电站所发生的爆炸可能会将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美元兑日圆短暂跌至81.22日圆,此后又升至
82.05日圆,随后再度急跌,震荡明显加剧。在上周五特大地震发生后,日圆短暂条件反射下跌后,受避险及资金回流推动持续走高,周一触及年内新高
80.68,逼近纪录低位79.75。
进入欧洲时段,欧洲股市全线下挫。外汇市场避险情绪进一步升温,欧元跌破1.39美元,澳元更是跌破0.99关口,瑞郎触及记录高点0.9180附近,日圆也再度逼近周一触及的年内高点。
日本官员周二尽力缓和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他们表示,外汇市场仍相对稳定,日本的产出和经济实力并未因上周五发生的强烈地震和海啸而下降。日本官员还称,大地震以来的日本股市大幅下跌是受到暂时性因素的影响。
日本央行周二继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两日内预计投放创纪录的26亿日圆资金。上述额外的流动性有助于缓解私营银行对当前拆借需求的担忧,同时也有助于抑制日圆升值。
亚太市场周二纷纷重挫。寄希望于日本核电站只是轻微受损,不会出现重大泄漏事故,分析师们此前认为股市将不会出现大的混乱。不过目前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欧美市场影响较为关键,若发生连锁反应,将引发更大灾难。在此前的核事故中,美国和前苏联处理事故以及善后之际,股市连续多周受到影响。
油价方面,未来几周全球石油价格将出现程度罕见的波动。日本是继美国和中国之后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它遇到的问题跟全球石油供应无关。生产中断或许会限制日本的短期能源需求,事实上在地震过后,油价马上就出现了下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核电站关闭可能会使日本增加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进口。
全球经济遭遇新风险 关注亚洲防线
日本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相当于全球经济产出的0.2%左右。破坏性地震和海啸打击日本经济,可能只会略微削弱全球经济增长。虽然市场广泛预计,短期内日本经济遭受重创,但未来重建需求将推动日本经济复苏。面前来看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目前最大风险在于,亚洲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因亚洲一直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当亚洲各国还在同高油价和高粮价做斗争的时候,这将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图景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去年从全球金融危机复苏后亚洲地区的GDP增幅超过9%,而今年除了亚洲各国央行会加息之外,消费者也将开始控制支出以对抗高通胀,经济学家已经预测同去年相比增长将放缓至7.5%至8%。
亚洲的生产活动已开始受到打击,地震严重损毁了日本部分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并在未来数周内令多家工厂失去可靠的电力供应,严重影响了亚洲最大的一些出口商的供应链。
近几天日本汽车企业公布了一系列工厂停产的消息,全球的汽车制造企业都在拉拢零件供应商,以防备日本的汽车零件供应出现短缺。此外,科技企业也可能受到供应问题的影响,他们正在为日本半导体和硅片供应中断做准备,纷纷寻找替代货源。
日本灾害也可能使中国的制造业受到打击,因为日本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去年中国自日本的进口总额达1768亿美元,而中国对日本的出口总额也达到1212亿美元。很多中国科技企业把日本制造的器件组装为成品,或者在自己的产品中采用这些器件,然后进行出口。此外,中国还受益于来自日本的大量外商直接投资。
韩国3月14日表示,如果日本地震造成供应中断时间过长的话,韩国的出口和产业生产则会受到影响。韩国知识经济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鉴于韩国足够的库存,日本地震似乎对韩国经济影响有限。但主要日本零件及材料制造商如果供应中断时间过长的话,韩国的生产和出口将会受创。”
欧美消费者信心也正遭遇新威胁。欧洲正遭受债务危机和财政紧缩煎熬,美国也在遭受高失业及高油价冲击,亚太地区新的金融动荡和经济放缓风险,迟早将扩散至欧美国家,并引发这些地区页以高企的股市遭遇抛售,并引发系统风险。
通胀短期压力下降 长期压力上升
短期内,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无论程度多低,都将缓解通胀压力,过去几天油价快速下跌即是例证。但这种状况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面临供应中断的生产商短期内可以消耗库存,但是一旦需求复苏,他们将不得不再次开始买入商品,导致价格上涨。这还没有考虑日本重建工作对商品的需求。为抵消部分核电损失,石油进口将增加,鉴于油市本已供应趋紧,,这可能对全球油价产生重要影响。
日本央行为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不断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信贷。因经济受损和重建支出需要日本债务问题或进一步恶化,一旦那些担心欧美国家政府高负债水平的投资者推高日本的借款成本,日本央行可能会购买更多日本国债。央行还可能扩大先前已经启动的私营企业证券购买计划,或增加面向特定部门的定向贷款。
此外,在高油价威胁和全球经济放缓担忧后,日本地震引发的新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各国在收紧货币政策后进一步趋于谨慎。尤其亚洲及新兴国家可能在高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如何取舍,稍有不当可能出现“滞涨”或资本急剧流动,引发金融危机风险。
而日本央行紧急注入流动性可能引发更多国家类似跟进行为,货币宽松局面或导致投机资本进一步冲击大宗商品价格等,导致全球通胀局势短暂受抑后全线上行。若中东局势恶化,或出现更难以控制局面。此外还需关注日本地震等对全球粮食食品市场影响,尤其核辐射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成影响,会否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进一步推高粮价。
全球面临资金流动风险 或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日本地震后,不管是保险公司、银行和其他机构等日本大投资者,还是私人家庭,都将需要迅速出售部分资产来筹措现金。资本市场是全球性的,变卖投资筹集现金的日本机构还将会在纽约、伦敦以及东京出售。
尤其现在全球股市(尤其欧美股市)已经相当昂贵了,全球股市更易受外部冲击或衰退的影响。另外,日本把投资汇回国内,包括可能出售美国公债,还有可能推高海外借款成本和美元走低。
鉴于美国政府自身庞大的赤字规模,潜在的通货膨胀以及Fed将结束债券购买计划等因素令人心存顾虑,因此任何能够证实日本投资者将被迫抛售美国国债的消息,都将在那些依旧看涨美国国债的投资者中间引发恐慌情绪。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则有望给市场提供一些安慰。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日本投资者在震后数月买入的美国国债超过了他们卖出的美国国债,直至1995年的9、10月才净卖出美国国债。
不过投资者需要明确,这次地震和上次神户大地震有明显不同。1995年,日本及全球经济状况相对较好;而这一次投资者面对着的是数年经济停滞,入口老龄化严重,政府债务高达GDP两倍,以及贸易状况业已恶化的日本。
无论是资金从海外回流日本,还是资金从日本股市及金融资产撤离,亦或是避险情绪导致资金加速从亚洲市场撤离,都可能引发巨大风险。另外,在日本危机恶化之际,黄金等贵金属并未受避险买盘推动上涨,反而因获利回吐打压走跌,在市场高度不确定之际,市场撤离之前高获利市场,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159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