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教授:从金融危机逻辑看中国楼市泡沫

纵观百年来金融危机的历史和特征,就会发现没有那么多的“例外”
                    很不幸,过去的三十多年是国际金融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典型的表现就是四轮金融危机,每一轮都伴随了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而幸运的是,这让《金融危机史》这本书得以不断更新,而纵观历史总会似曾相识。第一轮危机发生在1982年,主要涉及墨西哥、巴西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第二轮危机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主要涉及日本和芬兰、瑞典、挪威三个北欧国家;第三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而第四轮危机始于2007年,涉及美国、英国、冰岛,现在则蔓延到爱尔兰、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我这次来,一方面带来了这本书的第六版,另一方面也想了解中国面临怎样的挑战,今后将如何驾驭。
                    金融危机的五个特征
                    这些危机从何而来?从上述四轮危机中,可以归纳出五个特征:
                    首先,金融危机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的,每一轮都会席卷三、四个甚至十多个国家,其间大批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或者被政府托管。例如在第一轮危机中,由于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国货币急剧贬值,导致其无力偿还到期的美元贷款,引发银行破产。而对于美国的贷款银行而言,由于遭受大规模违约损失,同样陷入流动性困境。
                    其次,在危机爆发前的几年时间里,信贷会大规模扩张。通常借款者是地产投资者,有时则是政府。例如1972年底,墨西哥和其他第一轮危机中被波及的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为1250亿美元,而10年后这一数字飙升至8000亿。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在2002年共有11万亿美元,但2007年高峰时达到21万亿。
                    三是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导致的资产价格高企,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历史数据看,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年均增长率接近30%;2002~2006年间,美国有16个州的房地产价格翻了一倍;而2002~2008年间,冰岛的股票价格年均增长率高达60%。资产价格高速增长,进一步催生信贷规模扩张。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由于资产年增值幅度达到20%~30%,因此他们会竭尽所能去贷款以建造更多住房。在真实需求增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投机性需求快速增长,表现为房屋空置率的迅速上升。
                    四是在资产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会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导致货币升值超过其基本面价值。也就是说,当一国信贷规模快速扩张时,其货币升值幅度要超过与外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同样道理,当危机爆发时,货币会迅速贬值,一般也会降至基本面价值以下。
                    最后,也是最容易激起普通人情绪的事实是,投资银行交易业务的利润快速上涨,且涨速远高于GDP、国际贸易总额以及其他宏观变量。在1980年,高盛等大型投资银行80%~90%的收入来自诸如IPO和并购等传统业务,只有10%~20%来自交易。而从2008年开始,投资银行收入中超过80%来自货币和证券交易。
                    冰岛案例
                    冰岛是世界上最小的拥有货币的国家之一,用它来做例子相对简单明了。2006年4月,我在伦敦商学院访问时曾和一个冰岛的毕业生交流。他作为一名银行家,向我描述了冰岛金融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情形。然而他说上一句,我就知道他下一句要说什么;他所列举的种种事实与我的历史经验如此切合,以至于我感到冰岛的金融业存在很高的风险。2008年我会见了冰岛总理,我不得不告诉他目前正坐在火山上,火山马上就要爆发了,并且已不可避免。我只能尽我所能给出两条对策,一是尽快贬值货币,二是将投资银行从商业银行中剥离。
                    我之所以很早就预言冰岛的危机,是因为其满足危机发生的所有特征。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736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