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寄望于保障房建设

十二五”期间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将有助于确定中国能否在足够短的时间内重振房地产市场,避免经济急速滑坡。

中国将在2015年底前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的有两个:一是确保低收入困难人群有房可住,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二是通过增加保障房建设来缓和商品房建设减少可能带来的冲击。受楼市调控措施影响,中国未来的商品房建设预计将减少。

瑞银(UBS)分析师汪涛和胡志鹏(Harrison
Hu)在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保障房建设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因为它涉及到支持经济增长、确保社会稳定、降低平均房价等多个重要方面。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几乎每一项都透露出中国增长放缓的讯息。上周五公布的12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8.7,依然低于50,表明制造业连续第二个月萎缩;其中新出口订单分类指数显示出口明显下滑。与房地产行业一样,出口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汪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贸易伙伴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走向,因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年钢铁需求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三国的需求总和。而玻璃、混凝土、能源、家具、家电等其他行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依赖也很大。

在中国,这些行业的年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因此,作为一种经济刺激手段的保障房建设或将决定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是小幅放缓还是大幅回落。

但保障房项目的建设仍面临质量不过关、融资存在隐患、“政绩秀”等诸多问题。在当前世界其他经济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中国这架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受损。

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重庆市的保障房建设任务量排名居前。

26岁的重庆工人Xiang Yuankun
11月搬进了新房,两居室的公租房月租金仅85美元。根据重庆市规定,月收入2,000元(约合315美元)以下、住房面积不足13平米(约合140平方英尺)的居民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Xiang
Yuankun就是通过摇号获得了上述住房。

但批评人士指出,中国的保障房项目管理不善,中央政府设定保障房建设目标后,后续执行、融资等环节基本由地方政府决定,而地方政府的大部分财政收入来源于向开发商出售商品房用地,而不是低利润的保障房建设。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908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