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小哀: 日元将步入三年贬值通道

日本央行做了两个引人瞩目的大动作:宣布资产买入计划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并全部投入长债;明确2012年全年通胀率要攀上1%的目标,而刚公布的2011年全年CPI同比下降了0.3%——市场人士普遍感到意外,因为日本人多年来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即便去年财务省屡次出手干预汇市,动作幅度也不算大。何况就在1月底,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还在重申该机构常说的那句话:日本的通缩是结构性的。


然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日本今年1月份出口同比下滑9.3%,创有史以来最大单月逆差纪录;主要DRAM生产商之一尔必达负债55亿美元申请破产保护——作为出口超级大国,日本在311地震发生一年后仍深陷低谷,央行突然180度大转弯高调放松货币政策的背后,正是这些冰冷的现实。

在日本央行消息的提振下,美元兑日元终于在2月底前重新回到80以上水平,但除个别外资行猜测日元可能再次进入下跌轨道外,考虑到日本国内外各种不定因素,大部分券商的预测仍较保守,如瑞银就把年内美元兑日元的目标从80小幅上调至85。不过笔者斗胆预测,日元这次很可能会重走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数月开始、为期约4年的下降大通道,原因如下:

首先,日本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2011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例20.7%左右,大量的老龄人口导致各类福利支出不断增加。根据日本国势会预测,与2005年度的数值相比,2055年65岁以上的人口将从2576万人增加到3646万人,增加了40%。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从20%上升到40%。与此同时,15至64岁的劳动人口将从8442万人减少到4595万人,减少比率为46%。换算一下可以得出,目前日本每3.3个劳动力负担一位老人,而50年之后每1.3个劳动力就要供养一位老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日本的家庭储蓄率不断下降,1991年日本家庭储蓄率为15%,到2002年已经下滑到6.2%,2008年再跌到2.2%,目前只剩下约2%。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依靠提取以前所积累的储蓄来维持生活。我们知道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占其GDP的229%,其中超过90%的份额由本国居民持有,但储蓄率下降意味着国内可以购买国债的资金将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需要养老而抛售国债的情况。长期来说,日元贬值尽管无法减轻外债,但通过刺激国内通胀,却可以减少对内债务的实际偿还额。

长线而言,日经指数从1990年的高位38957点下跌至今,跌幅已经超过75%。日本房产泡沫破灭后,房地产价格也已经持续下跌了20多年,可以说,日本房产与股市已经跌至底部,央行提升通胀预期,把投资者手头的资金引入日本房产与股市,推动房产价格和股指上涨,也能带动日本经济的增长。

标普在上周确认日本长期和短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AA-和A-1+,但由于前景负面,未来仍存在评级下调的可能。至于希腊债务问题的解决,笔者相信只是时间问题,其对市场的利好刺激已在逐步消化,投资者下一阶段依旧会把焦点放在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债务问题及美国会否展开第三轮量化宽松。不过根据近几月宏观数据,美国经济出现缓慢回稳的迹象,若能确认此趋势,美联储再次开闸放水的可能性将逐步降低,而美国经济数据逐步转好,也将带动美元逐步走强。
而311地震后日本保险公司与企业变卖全球资产,以筹措资金用于国内的保险理赔与重建,所导致的日元升值因素也在逐步消失,短期看已无任何理由支持日元的继续升值。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大举实施定量宽松政策;到了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阵营的两大传统堡垒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也双双转投通货膨胀阵营,加上日本企业近年的巨额亏损,都在促使日本央行放弃原有稳健货币政策以促进日元贬值,减轻日本企业出口压力以保护就业。

加上本文前述的几个日本国内长期的结构性因素,笔者乐见美元对日元在三年内再度冲上1美元兑120日元的高位,甚至达到阪神地震后日元150附近的高位也并非不可能。

再理想化一点,对海外进出口贸易企业来说,现阶段已经是时候考虑日元短期贷款。目前欧元危机没有结束,随着欧元区债务危机达到顶峰,美元兑欧元仍以上升为主,日元兑美元则在下跌,贷款日元换成美元,到还贷的时候美元再换成日元,还的或许还没有借的多。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737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