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有用吗?
作者:admin 日期:2013-03-04
二战结束后,Bretton Woods
system以美元和黄金为各国货币建立了一个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然而随著美国贸易出现逆差,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森结束了这个体系,让美元大幅贬值。
■对个别出口业者而言,汇率贬值可使其收入(兑换成本国币)增加,但对一国而言未必如此,因为在出口业者收入增加的同时,进口业者却也因此承受成本提高的压力。
长期以来,汇率贬值一直被视为提振出口的万灵丹,日本首相安倍近期就想藉由日圆贬值来振兴经济,但从近四十年的各国经验可以发现,贬值或有短期的效果,但终非治本良策。7eb易汇资讯
1970年代当美国首度出现贸易赤字时,惊慌之余,所采取的正是贬值,美国与德、法等国签署史密松宁协议(Smithsonian
Agreement),随后美元对日圆、马克、法郎、英镑贬值3至5成,贬值幅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美国贸易逆差依然由1971年的46亿美元,扩大至1978年的422亿美元。
1984年美国贸易赤字又升高,这次美国认为日圆汇率低估是元凶,于次年邀日、欧等国谘商并签署「广场协议」。这纸协议签署后,美元对主要国家货币又进一步贬值,一年之间美元贬值20%以上,随后在1987年美元进一步贬值,总计在1980年代后期,美元贬值约4成,但美国贸易赤字有改善吗?并没有,1990年已升至1,200亿美元。
汇率贬值不是万灵丹
不仅美国的经验如此,台湾、韩国的经验亦然,新台币对美元的汇率在1983年为40.0,到1987年升至31.7,这一时期新台币汇率年年升值,而韩元却多呈贬值,以1983年到1987年这段期间而言,新台币汇率升值26%,而韩元贬值约6%,这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为期五年之久,按理说台湾出口的优势应该拱手让给韩国才是,但事实刚好相反。
台湾在这段期间的出口仍大幅成长114%,远高于韩国的94%,足证汇率的升值未必代表外贸实力的滑落,汇率的贬值同样也不是出口成长的保证。我们可以接著看,1987到1992年这段期间,新台币汇率又扶摇直上,升至25.1对一美元,此一期间升值26.0%,反观韩元仅微升5.4%,但台湾出口在五年间依旧成长五成,仅略低于韩国的六成,至1992年台湾出口815亿美元,仍遥遥领先韩国的766亿美元。
出口实力消长 非关汇率
事实上,台湾出口被韩国追上是1994年以后的事,这段期间台币、韩元汇率互有升贬,而如今台湾出口已降至韩国出口规模的55%,此一期间台、韩出口实力的消长,非关汇率,而是台湾在创新技术上被迎头赶上。
这些汇率升贬的历史说明出口大国绝非靠汇率贬值建立的,试想汇率贬值固然可让厂商出口收入增加(折换成本国货币),但是进口原料、设备的成本岂不相应提高?如此看来,汇率升贬仅仅是在出、进口业者之间进行一场重分配,如若业者兼营出、进口则汇率升贬还能对贸易起多大作用?当是不言可喻。
试想,若汇率贬值有如此神效,那么开发中国家要跻身贸易大国还不容易,只要尽情的让汇率走贬不就超英赶美了?但这显然是天方夜谭,安倍这段期间拟藉由日圆贬值来提振经济的作法,虽然声势浩大,衡诸历史,其成效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system以美元和黄金为各国货币建立了一个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然而随著美国贸易出现逆差,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森结束了这个体系,让美元大幅贬值。
■对个别出口业者而言,汇率贬值可使其收入(兑换成本国币)增加,但对一国而言未必如此,因为在出口业者收入增加的同时,进口业者却也因此承受成本提高的压力。
长期以来,汇率贬值一直被视为提振出口的万灵丹,日本首相安倍近期就想藉由日圆贬值来振兴经济,但从近四十年的各国经验可以发现,贬值或有短期的效果,但终非治本良策。7eb易汇资讯
1970年代当美国首度出现贸易赤字时,惊慌之余,所采取的正是贬值,美国与德、法等国签署史密松宁协议(Smithsonian
Agreement),随后美元对日圆、马克、法郎、英镑贬值3至5成,贬值幅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美国贸易逆差依然由1971年的46亿美元,扩大至1978年的422亿美元。
1984年美国贸易赤字又升高,这次美国认为日圆汇率低估是元凶,于次年邀日、欧等国谘商并签署「广场协议」。这纸协议签署后,美元对主要国家货币又进一步贬值,一年之间美元贬值20%以上,随后在1987年美元进一步贬值,总计在1980年代后期,美元贬值约4成,但美国贸易赤字有改善吗?并没有,1990年已升至1,200亿美元。
汇率贬值不是万灵丹
不仅美国的经验如此,台湾、韩国的经验亦然,新台币对美元的汇率在1983年为40.0,到1987年升至31.7,这一时期新台币汇率年年升值,而韩元却多呈贬值,以1983年到1987年这段期间而言,新台币汇率升值26%,而韩元贬值约6%,这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为期五年之久,按理说台湾出口的优势应该拱手让给韩国才是,但事实刚好相反。
台湾在这段期间的出口仍大幅成长114%,远高于韩国的94%,足证汇率的升值未必代表外贸实力的滑落,汇率的贬值同样也不是出口成长的保证。我们可以接著看,1987到1992年这段期间,新台币汇率又扶摇直上,升至25.1对一美元,此一期间升值26.0%,反观韩元仅微升5.4%,但台湾出口在五年间依旧成长五成,仅略低于韩国的六成,至1992年台湾出口815亿美元,仍遥遥领先韩国的766亿美元。
出口实力消长 非关汇率
事实上,台湾出口被韩国追上是1994年以后的事,这段期间台币、韩元汇率互有升贬,而如今台湾出口已降至韩国出口规模的55%,此一期间台、韩出口实力的消长,非关汇率,而是台湾在创新技术上被迎头赶上。
这些汇率升贬的历史说明出口大国绝非靠汇率贬值建立的,试想汇率贬值固然可让厂商出口收入增加(折换成本国货币),但是进口原料、设备的成本岂不相应提高?如此看来,汇率升贬仅仅是在出、进口业者之间进行一场重分配,如若业者兼营出、进口则汇率升贬还能对贸易起多大作用?当是不言可喻。
试想,若汇率贬值有如此神效,那么开发中国家要跻身贸易大国还不容易,只要尽情的让汇率走贬不就超英赶美了?但这显然是天方夜谭,安倍这段期间拟藉由日圆贬值来提振经济的作法,虽然声势浩大,衡诸历史,其成效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984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