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2.0版已经到来
作者:admin 日期:2013-04-23
长期以来许多国家是通过以下途径感受中国经济崛起的,它们是不断增长的对华进口额,大量的对华贸易逆差,以及中国为了给其不断膨胀的外汇储备寻找出路而在政府指导下的对外投资。然而,对外投资和出境旅游等新资金流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传统资金流的增速。这一迹象表明中国融入全球的下一个阶段已经到来。2.0版的中国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伙伴提供了巨大的商业和政治机遇,但也需要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做出更为全面且老练的回应。
过去五年的美中经济关系说明了这种结构上的转变。官方统计数据表明,自2007年以来,每年从中国流向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增长了300%以上。这里对投资的定义是创建新的企业或收购已有企业10%或以上的股份。而Rhodium
Group的China Investment Monitor等记录通过第三国所进行投资的民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增幅甚至高达1,300%。
目前中国赴美旅游人数也比五年前高得多。中国大陆访美游客量已经从以往的涓涓细流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超过150万人次。美国已经成为中国人在亚洲以外的最大旅游目的地,在所有来美旅游的外国人中,中国游客的人均花费属最高之列。
Getty Images
传统模式的经济交流则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目前的美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额、中国对美出口额以及中国的美国国债购买额在增长幅度方面都大大低于曾经达到的最高水平。新的资金流是在低基数基础上增长的,虽然增速很高,但总量依然不是很大。但随着新资金流的快速增长,它们在全部资金流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重要性都在迅速提高。
这一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中国需要向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过渡,而中国采取新的增长战略将在全球投资和消费方面引发开启一个结构性的追赶进程。中国企业在投资美国方面会与日本公司在上世界70年代走得一样远。我们预计,2020年时中国的全球直接投资总额将从目前的4,000亿美元增长到1万亿美元以上,而其中流向发达经济体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美中经济关系不断变化的性质可能也将改变政治气候。以往美国与中国的经济整合给美国带来的利益大多是抽象的,如消费品价格的下降等,但这种整合也会立竿见影地对美国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减少,有人因此对美中经济整合是否有利于美国提出了异议。
但如今,中国的投资资金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和税收收入,并给当地带来很多其他好处。截至2012年底,中资企业雇佣着30,000名美国人,较五年前的不到10,000人大幅上升。对于在美国出口行业和酒店及零售等服务业中创造就业机会而言,中国顾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想保持中国资金流和顾客流,美国需要极大地调整态度和政策。目前仍疲弱的全球经济引发了争夺中国投资者、游客和消费者的激烈竞争。如果美国不顺应这些新的现实,将令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首先,美国需要调整行政流程以满足新的需求。签证手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人的签证手续已有所改善,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外,仅仅为申请一个简单的旅游签证,人们仍需排上三个小时的长队。这也难怪,尽管赴美旅游的中国人增多,但很多其他中国人却开始选择在巴黎和伦敦度假消费,而不是纽约和拉斯维加斯。
与此同时,与中国相关的交易经常被政治化,这种情况已经令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的投资环境不利,进而威胁到未来的投资。这种政治游戏必须停止。文职领导层必须加倍努力,让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进行的投资审查更透明,并确保审查过程不被安全问题强硬派或特殊利益团体挟持。
最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在美国政界、商界和普通民众中逐渐形成的对中国的态度需要改变。10年前,我们可以尽情地抨击中国,同时仍然受益于低成本进口商品。但现在,如果有关中国的公共话语全是地狱之火、恐惧和愤怒,中国公司就会对在美投资三思而行,中国购物者也会重新考虑是否在美国花钱。
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压制对中国的批评,或放弃对投资及签证申请的审查。不断变化的整合模式为决策者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间谍活动、国有企业不对等的市场准入或竞争优势。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中美经济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鉴于其越来越复杂,我们应当进行更为全局化的评估,而不是仅仅关注于过去20年中发展出的贸易关系上。
过去五年的美中经济关系说明了这种结构上的转变。官方统计数据表明,自2007年以来,每年从中国流向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增长了300%以上。这里对投资的定义是创建新的企业或收购已有企业10%或以上的股份。而Rhodium
Group的China Investment Monitor等记录通过第三国所进行投资的民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增幅甚至高达1,300%。
目前中国赴美旅游人数也比五年前高得多。中国大陆访美游客量已经从以往的涓涓细流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超过150万人次。美国已经成为中国人在亚洲以外的最大旅游目的地,在所有来美旅游的外国人中,中国游客的人均花费属最高之列。
Getty Images
传统模式的经济交流则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目前的美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额、中国对美出口额以及中国的美国国债购买额在增长幅度方面都大大低于曾经达到的最高水平。新的资金流是在低基数基础上增长的,虽然增速很高,但总量依然不是很大。但随着新资金流的快速增长,它们在全部资金流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的重要性都在迅速提高。
这一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中国需要向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过渡,而中国采取新的增长战略将在全球投资和消费方面引发开启一个结构性的追赶进程。中国企业在投资美国方面会与日本公司在上世界70年代走得一样远。我们预计,2020年时中国的全球直接投资总额将从目前的4,000亿美元增长到1万亿美元以上,而其中流向发达经济体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美中经济关系不断变化的性质可能也将改变政治气候。以往美国与中国的经济整合给美国带来的利益大多是抽象的,如消费品价格的下降等,但这种整合也会立竿见影地对美国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减少,有人因此对美中经济整合是否有利于美国提出了异议。
但如今,中国的投资资金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和税收收入,并给当地带来很多其他好处。截至2012年底,中资企业雇佣着30,000名美国人,较五年前的不到10,000人大幅上升。对于在美国出口行业和酒店及零售等服务业中创造就业机会而言,中国顾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想保持中国资金流和顾客流,美国需要极大地调整态度和政策。目前仍疲弱的全球经济引发了争夺中国投资者、游客和消费者的激烈竞争。如果美国不顺应这些新的现实,将令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首先,美国需要调整行政流程以满足新的需求。签证手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人的签证手续已有所改善,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外,仅仅为申请一个简单的旅游签证,人们仍需排上三个小时的长队。这也难怪,尽管赴美旅游的中国人增多,但很多其他中国人却开始选择在巴黎和伦敦度假消费,而不是纽约和拉斯维加斯。
与此同时,与中国相关的交易经常被政治化,这种情况已经令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的投资环境不利,进而威胁到未来的投资。这种政治游戏必须停止。文职领导层必须加倍努力,让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进行的投资审查更透明,并确保审查过程不被安全问题强硬派或特殊利益团体挟持。
最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在美国政界、商界和普通民众中逐渐形成的对中国的态度需要改变。10年前,我们可以尽情地抨击中国,同时仍然受益于低成本进口商品。但现在,如果有关中国的公共话语全是地狱之火、恐惧和愤怒,中国公司就会对在美投资三思而行,中国购物者也会重新考虑是否在美国花钱。
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压制对中国的批评,或放弃对投资及签证申请的审查。不断变化的整合模式为决策者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间谍活动、国有企业不对等的市场准入或竞争优势。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中美经济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鉴于其越来越复杂,我们应当进行更为全局化的评估,而不是仅仅关注于过去20年中发展出的贸易关系上。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758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