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成投资者的避风港

总体上来讲,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已经得到很大缓解。无论是从货币和市场的角度,都是投资者可以躲避动荡的绿洲。基于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常账户盈余和资本账户控制,中国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是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最新的国家统计局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至51.0。这表明中国经济活动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包括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和中金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行的经济学家,都上调了第三和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同时全年GDP增长预测也上调至7.6%以上。
  总体上来讲,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已经得到很大缓解。经济运行风险得到改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去年下半年的信贷快速增长的滞后效应;第二,
7月以来,政府在经济政策立场上的转变;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走势持续向好;第四,发达国家经济的走稳回暖,使得下半年出口的回升态势值得期待。
  在政策方面,国务院将会延续其目前的促增长政策,其中包括在铁路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财政“微”刺激、针对部分行业的减税,以及继续维持稳健的货币和汇率政策。这就是说,市场不应该指望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
 

  宏观经济的见好信号,并不等同于金融市场的回暖行情。眼下,许多投资者认为,整个九月份都暗含着各种风险事件。这其中最令市场关注的包括:可能出现的叙利亚战争(美国国会将于9月9号表决),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计划(9月1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正在蔓延开来的新兴市场货币和经济危机,以及德国选举(9月22日)。
  首先,以美国为领导的打击叙利亚政府的战争,肯定会影响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的形成。但我认为,这个风险已经部分反映在布伦特原油(109.74, -0.79,
-0.71%)价格里了。自8月13日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从每桶105美元上涨了大约9%至每桶114美元。摩根大通的全球大宗商品团队认为,第三和第四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区间应该在每桶113美元至每桶117美元之间。叙利亚局势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不大,风险溢价大约在每桶2-3美元之间,而不会是
7-10美元的幅度。因此,该投行认为,有或没有美国的军事攻击,现货油价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都可能会从目前的水平短暂回落。尽管中国的进口原油依赖度高达60%,从油价走势来看,我认为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似乎有限。
  其次,海外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美联储的退出政策。根据美国劳工部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328.5K)
继续下降,且保持在近6年来的低位。这表明美国国内就业市场延续稳定复苏的态势。目前看来,美联储在9月份退出量化宽松计划几乎是板上订钉的事了。
  我认为,债券市场已经充分反应了这个预期。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突破了3%的大限。市场的焦点已经聚集到2016年的长期利率水平上了。如果届时或者在某个更早的时点,美国的失业率降至6.5%的目标水平,那么在1%的市场预期利率和3.5-4%的理论利率水平(根据泰勒规则)之间将存在巨大的货币政策紧缩风险和风险资产重新定价的问题。
  当然,在未来几个月内,即使美联储每月削减100-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总体流动性和资产负债表规模仍然相对宽松。由于中国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和较低低国外债务,以及巨大的外汇储备和资本账户控制,加上国内高储蓄和近来对出口依赖的下降,我认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退出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货币估值和金融系统稳定的影响有限且可控。
  再次,近来市场比较担心的是,自
8月中旬以来,许多新兴市场出现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严重的抛售。一些经常项目赤字的新兴国家再次出现资金外逃和本币暴跌的现象。以美元计价,印度、印尼、泰国和菲律宾股市分别下跌了13%,21%,12%
和13%。这难免令投资者回忆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而且各国央行不得不开始为了保护各自的货币而紧缩
  我认为,时下新兴市场所遭受的威胁有别于亚洲金融危机。当年,亚洲各国面对的难题是大量以美元计价的短期外债和固定汇率制度。现在,最大的问题则是,各国的决策者们可能对市场反应过度。在某种程度上,央行可以通过大幅提高利率,来试图撑起本国货币。这在直觉上,可能是适当的货币政策,但其风险是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降。有意思的是,并没有多少经济学家担心疲软的新兴国家经济增长会拖累发达国家的经济恢复。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615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