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睿评负利率:到底有利还是有害?

从欧洲央行到瑞士央行,从丹麦央行到瑞典央行,眼下负利率颇受欧洲的央行青睐,那么负利率的实施究竟是利是弊,利多还是弊多?且看高盛2月27日的热点睿评如何看:
由于通缩阴影持续笼罩大半个欧洲,几家欧洲的央行已于近期将短期利率降至负值。自欧洲央行去年9月降隔夜存款利率至-0.20%后,瑞士和丹麦央行更为激进地将利率降至-0.75%,瑞典也首次实施了负利率。欧洲央行和瑞典央行寄望于通过对商业银行额外存款收息来强化本已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为防止资本大规模流入和本币的损害性升值,瑞士和丹麦央行除了跟进欧洲央行的降息外,别无选择。然而,负利率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及其潜在成本和对更加广泛的资产的影响,是尤其值得关注的。
我们不妨从这样一个疑问开始:负利率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来自我们欧洲经济团队的LasseHolboellNielsen和HuwPill认为,从很多方面看,特别之处并不多。但确实有其独特的地方,有些甚至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银行、企业和个人可能会通过持有现金进行套利,从而限制负利率在刺激增长上的有效性,尽管现在尚无证据表明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即使利率已进一步深入负值区域。
我们进行了两次采访,进一步探索负利率是否奏效以及其他问题。
第一位受访者是瑞典央行前副行长LarsE.O.Svensson。他认为,鉴于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处在危险之中,尽管我们不知道在对抗通胀通缩和改善资源利用上负利率的帮助究竟有多大,它只是央行众多不得不尝试的工具之一。
对于负利率是否奏效,贝莱德前固定收益负责人、美国财政部负责国内金融的前副部长PeterFisher持更为怀疑的态度。他甚至表示,负利率可能适得其反。这是因为随着短期市场利率随着基准利率跌入负值,银行利润进一步遭到挤压,这可能会减少而非增加它们的放贷意愿。他认为,如果可以的话,决策者们应当一起减少对货币政策的依赖,并向财政政策倾斜。
来自我们美国经济团队的KrisDawsey表示,出于对负利率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收益可能很小的担忧,美联储没有在后金融危机的宽松政策中实施哪怕很小幅度的负利率。
他认为,美联储眼中的实施负利率的代价比欧洲决策者所见到的更大,因美国和欧洲在金融系统和货币市场上存在的差异会导致美国在负利率引发的骚乱面前更加脆弱。
我们的宏观市场研究部门联席主管FrancescoGarzarelli提及了负利率的其他潜在威胁,分别是风险偏好上升和过度地使用杠杆,因为国债收益率显著下滑(约有2万亿美元的国债为负收益率),投资者越来越从风险更高的资产中寻求收益率。
我们的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PeterOppenheimer进一步阐述了零利率(更别提负利率了)是如何扭曲股市估值,以及反转股市和债市的传统相关走势的。在他看来,股票风险溢价显著上升,因为在这些不确定性时期里,投资者对更高回报的需求是这些非同寻常的趋势得以出现的关键因素。不过,他注意到,更近期来看,债券收益率和股票价格的传统联系又开始重新显现。其释放的信号可能是欧洲央行更为激进的行动提振了投资者信心,降低了股票风险溢价;又或者如Francesco所言,低/负收益率最终推升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406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