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焦点:央行是否出台刺激举措仍是关注重点

距离全球金融危机发作已经过去了五年,但世界经济仍是一副久治不愈的样子,以至于欧洲央行可能在本周宣布降息,美联储也有可能暗示不会减少对美国经济的刺激力度。

  

参与政策审议的有关高层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欧元区经济陷于衰退之中,欧洲央行降息的动力自2012年7月以来首次增大。

如果央行周四未能付诸行动,那么在6月降息25基点则被认为是比较确定的事情。

欧洲央行在全球主要央行中最为保守,其主要短期利率目前仍为0.75%,高于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的指标利率。而且与其它央行不同,欧洲央行并未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即印钞购债。

但该央行的立场似乎正在软化。“我认为欧洲央行应该正在考虑放宽政策;争论更多是在于会不会现在就行动,”汇丰控股驻伦敦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Stephen
King)说。

路透访问的76位分析师中,只有略微多数的分析师预计欧洲央行最快将在本周降息。

在简世勋看来,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情况是一大摇摆因素。托出口业的福,德国经济直到最近都一直保持韧性。但是4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经济智库Ifo的月度调查结果均明显趋疲。

“德国变得跟其它国家越来越像。不管乐意还是不乐意,它都受到南欧经济疲软,中国经济成长放缓,日圆贬值等因素的拖累,”简世勋说道。

“这些因素没有一个有利于德国。所以,德国经济越疲弱,它就越容易点头首肯统一的货币政策。”简世勋补充道。

周三中国将公布官方4月PMI调查,该数据很可能提供更多证据说明中国经济在放缓,而此前30年平均保持着约10%的增长率。

路透访问的分析师预期,中国4月官方PMI从3月的50.9小升至51.0,持于50的荣枯分水岭上方。

巴克莱资本驻香港的中国经济分析师常健更愿意把中国经济描述成稳定,而非处在复苏阶段。

她说,只要PMI超过50,就显示经济缓慢温和成长势头在持续。

全球市场已经习惯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往往会对疲软迹象做出不良反应。但常健称,希望引领中国经济更加可持续增长的北京当局并未感到慌乱。

比如,他们并没有拿出大规模投资计划来支撑政府的城镇化政策。

她说,只要中国今年整体经济成长率超过目标7.5%,决策者就会感到满意。巴克莱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7.9%。

是否能实现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还要看对欧盟和美国出口是否有改善。美国周五公布第一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年率为成长2.5%,令人失望。

瑞士信贷美国经济研究部主管Jay Feldman指出,过去两季平均仅成长1.4%,过去一年成长1.8%。

“总之,经济成长在持续,但明显表现平平。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市场要摆脱过去几年时好时坏的情形、实现复苏将是一个挑战,”他对客户表示。

本周将要公布的数据可能也呈现相同的景象。

美国4月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料从3月的51.3跌至51.0,4月非农就业岗位或新增15万个,高于3月时的8.8万,但还不足以拉低处在7.6%的失业率。

由于美联储承诺继续执行超宽松政策直至失业率降至6.5%,其料将在本周政策会议上重申,维持每月8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以压低债券收益率并鼓励投资。

已经有传言称美联储或将开始减低量化宽松计划的规模。但瑞穗证券驻纽约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Steve
Ricchiuto认为,在近期经济数据出炉后,美联储的口风似乎已发生改变。

“他们在这次会议上会对缩减刺激规模一事持更加平衡的观点,会说‘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之类的话,”他说。

的确,经济并未全速前进,因此通胀压力很弱,以至于一些美联储的决策者认为进一步加强刺激的可能性增大。

周五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报告显示,美联储最关注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第一季较上年同期仅上涨1.3%。

“低通胀给予美联储更大的调控余地,使之更加关注经济成长和就业问题。如果核心PCE指数进一步下跌,美联储与外界的沟通措辞中就会更多地提到‘通胀过低’,”Feldman说。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229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