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香港总裁:一带一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银行(香港)总裁兼副主席岳毅昨天预期,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措施,将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全球使用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比重也会增加。
岳毅是在昨天出席亚洲银行家峰会时作以上表述的。他说,全球经济正呈现新的发展特征,美国经济复苏一直较为温和,预期今年难以出现新突破;而在新兴市场中,亚洲将继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引擎角色。中国、印度未来几年增速有望维持6.5%以上,东盟(亚细安)主要成员增长动力也将持续改善。
岳毅因此预期,亚太区在全球交易银行发展中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交易银行的产品创新也将更快。银行通过传统贸易结算、融资、流动性管理与财资产品的紧密结合,可为客户节约交易成本,并为银行带来额外的套利套汇收入。
他指出,市场预期2023年亚太新兴市场的零售类和批发类交易银行业务总收入将分别为2013年的3.8倍和3.5倍;2017年亚洲交易银行业务剔除风险后收入也将年均增长12%,达到5780亿美元(7872亿新元),其中中国将占四分之三,东南亚将占8%。
区域合作中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币种的比重也将增加。去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贸易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为6.55万亿元(1.44万亿新元),较上年增长41%。
根据SWIFT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其他国家正增加使用人民币支付,该等国家对中港付款时,超过10%的支付是以人民币交易。
岳毅预期,由于经济、金融市场及出口均会受惠于“一带一路”的发展,“一带一路”将会是带动使用人民币的新动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自由贸易的区域合作不断拓宽,“一带一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他说:“当前,世界各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各国企业通过香港、新加坡及其他离岸中心“走进来”的数目增加。这些合作和往来,都需要交易金融服务来支持,为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光明前景。”


  人民币遭遇二十年来最大的抛售,无可避免地使人联想起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
不过,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表示,对于拥有充足弹药来控制外汇市场的中国来说,类似的比较并不贴切。野村外汇策略师Jens
Nordvig和David Fritz表示,人民币周二以来最糟糕的抛售很可能已经结束。

野村表示,尽管从4万亿美元减少到了3.7万亿美元,中国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足以覆盖两年的进口。中国外债占GDP比重仅10%,连1997年陷入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马来西亚和泰国外债比例的1/4都不到。

(外债占GDP比重)
Nordvig
和Fritz在周四发布的研报中写道,“尽管人民币可能会以更具可持续的方式走贬,我们倾向于认为形式仍在中国当局的掌控之中。”“这意味着逐渐贬值是中国政策的一部分,这可能也意味着糟糕的部分已经过去。”


华尔街见闻网站提及,中国央行自周二起意外下调人民币中间价数千点,引导人民币贬值,引发关于新一轮竞争性贬值的担忧。央行解释称,"鉴于我国货物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因此,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
央行周二首次大幅下调中间价逾千点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大跌1.87%,报6.3258,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不过人民币跌势已在周四大幅趋缓,最终收跌0.2%,报6.3990,为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高于央行设定的中间价。
野村分析师们还写道,中国央行决策者可能会采取行动,以确保人民币不会形成持续性贬值,以防止中国居民将储蓄转移至海外、资本外流加剧。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358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