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大选看欧元未来



  德国大选,谁将是新总理?欧元外汇牌价的未来如何?德国9月22日的大选之夜,理论上什么结果都可能出现。虽然默克尔是胜选的不二红人,但社民党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并不气馁,依然四面出击。即使只有基民盟(CDU)和社民党(SPD)真正相信自己有能力在九月联邦议院大选中竞选总理一职,德国的所有大党均有其首席候选人。他们在联邦议院大选的竞选中代表自己的政党。安吉拉-默克尔,如今,默克尔已经第三次竞选总理。她了解作为一国之首的感受:今年59岁的默克尔在德国执政已有8年之久。1989年,她作为德国东部首批民主政党之一的成员,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之后加入保守的基民盟。担任总理期间,她动摇了该政党的一些基本立场:取消了义务兵役、决定退出核能利用。挑战者施泰因布吕克,作为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头脑清晰,能言善辩,同时是众所周知的金融专家。虽然民调结果远不及竞选对手,但他仍坚信,社民党将能赢得这场选战。今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撰文[默克尔欧元计划:勇敢潜行]指出,欧元的未来取决于德国。选民们已经受到引导,虽然他们基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默克尔断定只有那些实力较弱的经济体推行改革恢复国家竞争力,欧元才会长期蓬勃发展。全文如下:  那么,“小气的默克尔”会最后一次扮演“勇敢的安格拉(Angela)”吗?欧洲其他国家迫切希望如此。我记不清上一次德国大选让我们如此关注是什么时候。但本月的投票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对德国局势的重要性。  
  投票那天不会有任何悬念。人们普遍认为,无论9月22日计票时各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格局如何,默克尔无疑会第三次连任总理。不过我猜想这种假设可能是错的?她领导的基民党(Christian
Democrats)与反对派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s)组建的大联盟政府,在方向上将会完全偏离当前与自民党(Free
Democrats)达成的协议吗?可能不会。  普遍的说法是,默克尔已经决定在她干完第三任期后将不再谋求连任。她希望避免重蹈其导师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的覆辙——在任时间太长(科尔自1982年至1998年任德国总理,是俾斯麦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也有一些人认为默克尔会在第三任期结束前离任。作为英国人,大家都还记得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到离任之际是变得有点疯狂的。不过形势是否允许默克尔早日离任则是另一个问题。  竞选活动的极端狭隘性符合德国人的情绪。除了向中国大量出口商品的议题以外,德国更愿意将目光放在国内而非国外。迄今为止,主导欧洲政治的欧元危机在选战期间只引起了短暂的关注。对欧元持怀疑态度的“德国其他选择党”(Alternative
for
Germany)也许有可能给人们带来些意外,获得在联邦议院获得议席所必需的5%以上选票。不过,大多数民调的结果显示这一意外并不会发生。不管怎样,已有足足三分之二的德国人认为选默克尔的总理位置已经十拿九稳。  不过,欧元和欧盟的命运将勾勒默克尔第三届任期的轮廓,并决定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欧元面临的迫在眉睫的威胁已经解除。但是今后几年的决策将决定欧元能否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这些决策主要(虽然不完全)由德国做出。今后的历史,可能将默克尔记录为一位将独一无二的欧洲一体化试验引向失败的领导人,也可能将她写作成一位让严重漏水的航船驶往安全港口的德国总理。  我很难对默克尔下定论。与许多人一样,我一直尖锐地批评她在危机期间最后一刻才做决定,这种做法除了让远至华盛顿和北京的领导人血压升高以外,还增加了稳定欧元的成本。但是,我也对她一直心怀钦佩。在现代政治中,镇定是一种罕见的品质。深思熟虑亦然。  指责总是容易的,即便人们也认为一些欧元区南部国家对默克尔提出的更为歇斯底里的指责是不对的。德国的经济实力使得其在欧洲内外都要承担责任。但强迫伙伴国以衰退和创纪录的失业率为代价实施史无前例的紧缩措施,不会缔造一个有凝聚力的欧盟。经济调整的负担必须由债权国和债务国共同承担。领导者须主动去影响舆论,而不是受到舆论的操纵。  指望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做出艰难抉择以维护中东地区的秩序,而德国不承担作为盟友应承担的责任,这种外交并不适合欧洲大国德国。在保护德国不负责任的银行的同时惩罚西班牙、葡萄牙或爱尔兰的债务人的做法也很难说是团结。批评默克尔的人士可以列出一大堆批评的理由。  然而,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默克尔明白领导力不仅是滔滔雄辩,看看奥巴马给自己造成了多大的麻烦就知道了。行之有效是指让愿望与可能性结合起来——扩展边界没错,但也需要广泛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默克尔明白领导德国的最佳方式是从背后推动。  实际情况是,德国自危机爆发以来已经转变了立场。如果换做三四年前,下面这些事都是不可想象的:德国会支持以欧洲稳定机制(ESM)为形式的5000亿欧元纾困基金;德国会签署两份希腊纾困协议,而且一旦大选结束就准备考虑第三份纾困协议;默克尔会挑战神圣的德国央行(Bundesbank),支持欧洲央行(ECB)无限制支持债务人的承诺。欧元的未来取决于德国。选民们已经受到引导,虽然他们基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此外还有一点。默克尔断定,只有那些实力较弱的经济体推行改革恢复国家竞争力,欧元才会长期蓬勃发展,她的这种判断基本上没错。稳健换取团结并不是一句坏的口号。  就未来而言,有两件事是很明确的。首先,欧元区国家不会建立那种被头脑清晰过头的人认为至关重要的欧洲联邦。一体化步伐应该加快,尤其是在银行业联盟等领域,但与欧盟本身一样,欧洲的统一货币将依然是一个混合体:一个既有集体规则,又有国别决策权的货币联盟。其次,一体化过程将不会一帆风顺。前方将会有狂风暴雨。  默克尔的既定看法是,德国经济的繁荣和安全取决于维持欧元。默克尔不会装腔作势,但她将采取必要的举措。忘掉“欧元区共同债券”(eurobond),想想德国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默许态度吧。请注意,对那些存在赤字但严肃对待结构性改革的国家,柏林的态度已经有所缓和。我有时候纳闷,是否有一种勇敢同时是被小心隐藏的、甚至小家子气的?  原文完。  附:2013年德国大选如火如荼  默克尔的过去与现在  许多人曾认为,她从政成不了气候。面色苍白,发型过时,着装可怜。但如今,安吉拉·默克尔已经第三次竞选总理。  
  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执政的时期并非风平浪静。6月,她在圣彼得堡遭遇政治阻碍。俄罗斯总统普京(Wladimir
Putin)打算推翻约定,取消她在一次所谓"战利品艺术展"的发言。这是一种羞辱。默克尔威胁说,将缩短对俄罗斯的访问,由此将了普京一军。默克尔取得胜利,也显示出她博弈的能力。  默克尔成为欧洲危机管理者  成功秘方:沉默,观望,迟后行动  在美国中情局窃听丑闻中,默克尔展现出其它能力。对总理而言,这一事件构成内政和外交的双重难题。偏偏是最紧密的盟友美国想方设法窃取德国朋友的信息。德国情报部门还予以大力协助。默克尔首先保持沉默,之后透过发言人表达其愤怒。"她能从各类争议问题中釜底抽薪,"历史学家武尔夫鲁姆(Wolfrum)如是说。默克尔先静观其变,然后加入多数意见的一方。这是一种政治天赋,使她赢得一些人的钦佩,却也为另一些人所不齿。  在欧盟的舞台上,默克尔展示出真正的强硬。2008年以来,德国总理成为危机管理者。希腊疲弱,默克尔试图拯救欧元。在雅典,其实在整个南欧,默克尔不怎么受欢迎。但她的欧元政策得到国际认可,这更为重要。  面对科尔,默克尔表现出自信  默克尔的世界:数字、数据、事实  要理解默克尔,必须追根溯源。德国1945年以后的历史中,还没有哪一位政治家像这位来自东德的牧师之女一样被低估。她最初露面,外表不那么上镜,也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然而,她不是传教士,而是务实主义者。  "安吉拉·默克尔当然不是空想家,"女记者博伊森(Jacqueline
Boysen)如是说。博伊森曾在默克尔担任总理前出版一本关于她的传记。"她会根据数据和事实作决定。"博伊森说,如果理智和论据支持某个决定,那么默克尔有时会越过意识形态或本党党纲的限制。  务实主义至上。默克尔也能改变过去的立场。福岛核事故后,一度的核能支持者变成退出核能的支持者。这并未对她带来损害。正相反:老总理的养女早就从"科尔的小姑娘"上升至"妈妈"的地位。一言以蔽之:她掌控着党和政府。而这是有原因的。  1990年选战,默克尔拜访波罗的海渔夫  待人谨慎  比如,她在号称工人和农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前东德,安吉拉·默克尔不是反对派。她受到一些限制,但社会主义国家并未对她造成什么伤害,这与许多异议人士的经历不同。"我的童年没有阴影,"默克尔曾回顾说。但她可能很早就学会与人交往中要谨慎。她是一个有经验的前东德公民:既不能太机会主义,也不能太强硬抵抗。  安吉拉·默克尔会倾听。年轻默克尔的同时代人说,她有很强的交流能力。不过,同属基民盟的劳克(Kurt
Lauk)还是遇到交流的问题:"这位女性倾听,接受,理解,但结果还是不确定,因为反馈不总是那么明确。"劳克是基民盟经济委员会主席,是党内一个强大派别的代表。他代表特定的利益,默克尔则须兼顾党内其它派别的声音。  很快认识到问题,很晚作决定,这也是默克尔体系的特征之一。"我肯定不是即兴作决定的人,"默克尔这样描述自己。"我会从整体上把握全程,然后在作决定时会考虑事态的走向和结局。"听上去是学者理性分析的风格。  1990年代默克尔任妇女青年部部长  仕途  默克尔走上政坛相对较晚。与其说是计划,不如说是偶然。她曾担任前东德最后一任总理洛塔·德迈齐埃(Lothar
de
Maizière)的助理发言人。35岁的她得到机会发挥组织和沟通才能。不久前,她刚刚加入基民盟。她很勤奋,如今则有了雄心。  1994年,默克尔在总理科尔(Helmut
Kohl)的政府出任环境与核反应堆安全部长。对这位物理博士而言,是一个重要且适合的职位。围绕直至今日仍备受争议的话题:如何处理核废料,默克尔表现出毫不妥协的态度。她认为,核能是可以掌控和无法放弃的。直到福岛核灾难发生为止。  1998年,科尔在联邦议会选举中失败,基民盟十分震惊。但默克尔有不同反应。她看到机遇,在后科尔时代加固自己的地位。基民盟新主席朔依布勒(Wolfgang
Schäuble)提名她担任秘书长一职。她就任后的口号是:"关键是我们要上头条新闻。"科尔和朔依布勒处于风口浪尖的献金丑闻后,默克尔促使科尔进一步失去权威。  默克尔是否会第三次当选总理?  从基层到总理  2000年4月,默克尔当选基民盟新任主席。2005年联邦议会选举,她成为基民盟的首席竞选人。当时的得票率只能和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但她毕竟成为了总理!  安吉拉·默克尔领导基民盟已13年,担任总理已八年。所有党内反对者无一例外地被打入冷宫。默克尔始终能无声无息地掌权,让男人们暴跳如雷。  她有领导能力,这已经证实。只是,她将把基民盟领向何方,许多党内人士都在问。有人指责,基民盟愈发失去了政党的鲜明棱角。无论如何,默克尔没有被视为基民盟的灵魂。  挑战者施泰因布吕克  
  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头脑清晰,能言善辩,同时是众所周知的金融专家。虽然民调结果远不及竞选对手,但他仍坚信,社民党将能赢得这场选战。  "他能行",2011年社民党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经为党内同志佩尔·施泰因布吕克(Peer
Steinbrück)如此背书,除了国际象棋造诣外,还称赞他的其他特质。对施密特而言,虽然来自汉堡的66岁经济学家、联邦前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在学校时数学成绩不佳而且高中留级两次,但这些都不是问题。  施密特为其背书的关键原因更在于,施泰因布吕克自经济系毕业后,以其专业知识先后在总理府(1978-1981施密特执政时期)和多个政府机构及各部会任职,他曾任北威州州长,最后在2005年成为联邦财政部长。  2005年的北威州州议会选举中,施泰因布吕克作为社民党主要参选人迎战基民盟失利。不久后,当年的总理候选人默克尔在联邦大选后组建了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的大联合政府,以在联邦议会中巩固多数席位。社民党推举施泰因布吕克出任财政部长。他随后与默克尔总理密切合作力抗金融危机。2009年危机升级,德国的银行储户威胁要将户口提领一空。正是此时,默克尔和施泰因布吕克联合向公众保证,所有在德国银行中的储蓄皆安全无虞。  施泰因布吕克在任职财长期间,曾在金融危机爆发前采取了多个后来仍饱受争议的财政措施。例如鼓励房地产投资者将房屋贷款捆绑出售。  施泰因布吕克的口无遮拦  施泰因布吕克在社民党150年庆祝会上致词  施泰因布吕克的政治作风被认为是脾气暴躁,说话时带着教训口吻而且不善使用外交辞令,经常有话直说。政治伙伴们形容他极度缺乏耐心。当年政府致力打击偷漏税但"黑金天堂"瑞士拒绝数据交换时,施泰因布吕克以强硬的姿态威胁采取强制措施,并形容德国的"骑士将横扫瑞士",这番言论引起外交摩擦。  早在任职北威州财政部长和州长时,施泰因布吕克便已支持所谓的"2010议程"。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希望以大刀阔斧的改革重建就业市场并降低高失业率。该议程提出削减国家福利支出,减少失业和社会救济金,同时推动简化的临时雇佣关系和低薪工作解决失业问题。施泰因布吕克认为这个构思良好。该政策确实创造了就业奇迹,默克尔政府至今还从中受益。但许多规定遭到雇主的利用。如今德国约有20%的雇员所挣得的薪酬几乎难以糊口。  施泰因布吕克如今作为社民党总理参选人表示:"某些环节出了重大的差错。这个社会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大。"这将是他迫切欲解决的问题。施泰因布吕克提倡社会福利市场经济,将共同利益摆在优先地位。批评者认为施泰因布吕克的政策转弯并不可信,包括他的社会福利目标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最低工资。观察家认为,施泰因布吕克的个人出身更降低了其政见的可信度。这名参选人来自上层的汉堡商人家庭,给人印象更像是市民阶层的代表。此外,施泰因布吕克还有另一个痛处。  出师不利  施泰因布吕克经常有话直说  2009年联邦大选时,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的得票数充足,默克尔不需社民党便可执政。施泰因布吕克成为一般的议员,并宣布退出政治前线。他成功出版了关于当政期间的著作,成为多间大学的名誉教授和高薪演讲者。2010年时,施泰因布吕克仍不认为自己会再次担任政府要职。但如今情势已全然不同。  他在社民党的特别代表大会上获得近94%的支持,被推举为2013年联邦议会大选的总理候选人。兴奋之情并未持续太久。因为不久后媒体便爆出施泰因布吕克接受银行和金融顾问公司的演讲邀请,并且从中挣得上百万欧元。更糟糕的是:他起初声称这是私人事务,不愿透露详情。最终他仍旧公开了所有细节。后来当施泰因布吕克批评总理薪水太低,并称自己不喝廉价葡萄酒时,这名候选人的形象严重受创。种种言论都不符合社民党为街头小民争取权益的形象。  如今的民调结果并不乐观-默克尔总理的支持度似乎遥遥领先难以超越。但施泰因布吕克并不气馁,继续奋战。他表示:"2005年的大选前,社民党面临的状况更遭,但最终结果却比预料得更好。"  施泰因布吕克在过去几周以实事求是的语气提出了他的政见,增收富人税以解决社会弊病并且支持那些"努力进取的人"。  他也为职业妇女发声,希望提倡男女薪酬平等,改善儿童保育和养老金计划。施泰因布吕克的支持者认为,他手中还握有一张王牌:施泰因布吕克真实不做作,在政治工作与私人生活中都是可靠之人。施泰因布吕克与她的妻子-一位生物学家兼政治学讲师-已结婚38年,还有三名成年子女。  如今他已不再视基社盟和默克尔为政治伙伴。他认为:"默克尔女士只是在统辖德国,鲜少治理这个国家。"
施泰因布吕克目前的理想执政伙伴是绿党。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查看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827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留言!